作为检验技术机构,如何对每个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?这是各个技术机构普遍绕不开的话题。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的办法是建立全员检验质量档案,通过建立数据库及管理平台,对每个检验人员的检验质量进行动态管理,推动检验质量的提升。“编号:1,部门:机电设备检验中心,抽查总数:454台,不合格数:0,抽查不合格率:0.00%,存在问题台数:54,绩效扣分:58……”在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质量技术部的办公室内,部门质量监督员林涛正打开操作平台,调出检验人员陈华近一年的检验质量档案。这个采用电子信息化方式将数据记录在册,为每个一线检验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设置登录账号、密码及查询权限,形成可追溯性的个人检验质量档案的平台,可实现全程、全员质量管理。
福建省特检院副院长周裕发向记者介绍说:“这是我们筹划多时,创建起来的一个数据库及管理平台,将例行抽查的检验报告、监督验证的现场检验质量等结果输入到质量档案,督促落实质量技术管理的主体责任,定期进行通报。”
与以往纸质档案不同的是,福建省特检院依托数据库建设,开发了质量电子档案,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倍增效应。据介绍,该质量电子档案具备3个管理功能:形成各类质量检查计划,各部门(分院)通过个人质量电子档案软件,生成部门报告原始记录抽查、质量监督、质量验证的计划,确保质量档案覆盖到每一个人、每一项检验资质;形成各类统计报表,通过质量档案覆盖率统计,可实时了解到各种情况,有利于发现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,通过检验员个人扣分统计,可直观反映出检验人员的真实质量水平;提高质量管理的针对性,实时进行重点人员个人质量档案汇总、重点检验类型汇总、重点设备质量监督统计,并增强了检验人员对自身质量档案的可查询功能。
据了解,近年来,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承担了艰巨的检验任务,检验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、监督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在检验机构中不同程度地存在。2010年初,当国家质检总局提出“质量提升”这一方略之后,福建省特检院积极响应,将“提高质量管理有效性”作为开展活动的主线,探索建立了“全员检验质量档案”新机制。
据介绍,该院“全员检验质量档案”的探索与建立是循序渐进、层层推进的。其实早在2009年,该院就将“全员检验质量档案”引入到检验质量管理中,并在一级(院质量管理部)质量管理工作中进行了试点,2010年扩大到二级(各检验部门、分院),并逐步形成以二级为主导的自我发现和改进的机制。
在实施过程中,该院也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模式,如加大“飞行检查”的频次,定期、不定期地对检验人员进行检验质量现场抽查。在对质量档案数据信息分析的基础上,形成对检验人员的质量评价,对质量监督结果进行“量化计分”,实施“定量评价”。
2012年,该院共录入各类检验质量信息38679条,个人质量档案记录信息人均100余条,实现了对一线检验人员和检验项目的100%覆盖。依据这些质量信息,检验人员的日常考核更具有针对性,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和提升也更具有针对性。
周裕发说:“新的机制产生的效应可以这样理解:检验人员在现场检验的过程中,无形中有一双眼睛在看,这就加强了监督。同时,我们根据档案的情况还要有针对性地教,这又有效促进了提升。”
近3年来,该院坚持深化落实“全员检验质量档案”机制,逐步实现了质量档案数据库动态管理,在预防检验质量系统性风险方面取得明显成效。基本实现检验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,给检验人员带来很强的约束力和鞭策力,激发其学习专业技术的积极性。检验报告及时率提高了,报告审核回退率则呈逐月连续下降趋势。同时,有效解决了现场质量监督流于形式、着力点不明确、针对性不强、效果不好的问题,质量监督的有效性得到提高。